|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如今,歐美幾大靠電商崛起的人氣電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美國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在線上積累完口碑及原始積累后在線下鋪開實體體驗店發展大戰略。和Streader保持同一想法的還有NGC軟件的主席MarkBurstein,他認為交易時間能夠通過搜集和分析顧客的數據被壓縮,“我們已經能夠在產品發展周期中把交易時間從12個月降低到6個月了。這都是為了催促賣爆款給消費者。”
然而時尚真的有這么簡單嗎?Streader和Burstein的觀點雖然順應當下的趨勢,但顯然忽略了具體實施時的可行性。他們更多考慮了產業鏈上的問題,但對于時尚業這樣高度依賴“人”及其“靈感”的行業來說,兩位缺乏站在設計師,尤其是創意總監的角度上想問題的立場。
當大部分人在叫囂著互聯網經濟完爆了實體經濟,卻不知道互聯網經濟是默默硬撐,太多人忽略互聯網最愛耍的——“打腫臉充胖次”的游戲。
近日,從京東集團發布的2015年全年財報顯示,京東依然未能實現盈利,凈虧損94億元,而相比去年同期凈虧損50億元。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也因“打假風波”導致股票縮水數百億元。
不僅是這兩位互聯網“大咖”出現了問題,聚美優品也屢受假冒產品困擾,消費者投訴不斷品牌形象也下降不少。
作為市場轉型中先“倒下”的傳統實體零售,經歷了不堪回首的2015年,在國內經濟學家“2016將會迎來更恐怖的關店潮”的預言中忐忑行進,早就丟失了往日的信心。
就在傳統零售商面臨嚴峻凋零態勢的逆風口,出現了一批新興實體零售商,逆互聯網電商大潮而上,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引來關注,KM便是其中之一,進入中國不足兩年,迅速擴張,2016年正式宣布開啟2000家店鋪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