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怎樣形成的?無論是曾經的地理知識,還是你的耳聞目睹,想了解煤炭的形成,幾乎是輕而易舉,何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煤炭的應用也無處不在,為何選礦的話題里,會談到這個呢?煤炭也是地球上的礦石資源,在選礦行業里,選煤作業也是極其廣泛,因此,在選煤的篇章逐漸展開的時候,先了解一下煤炭的形成。
煤是由植物在湖泊、沼澤地帶埋沒在水底、泥沙中,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和地殼運動,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在細菌、高溫、高壓的作用下,經過生物、物理、化學作用,逐步演變而成的。
距現在約2.5億年前,植物死后,遺骸堆積在充滿水的沼澤中。由于地殼變動,沉積地帶下降,泥沙不斷沖積,植物遺骸一層一層地埋在地層中,在缺氧的條件下,受厭氧菌的作用,發生復雜的生物化學、物理化學變化,逐漸變成腐泥和泥炭。這是成煤過程的**階段-泥炭化階段。
成煤過程的第二階段是變質階段,又稱為煤化階段,也就是從腐泥、泥炭轉化成煤。由于地殼下沉和變動及其他原因,泥炭逐漸失去氧、氮和氫,相對地增加了碳含量和硬度,變成了年輕的煤-褐煤。隨著地殼的繼續下沉,溫度和壓強繼續升高,煤層的煤質繼續發生變化,煤化過程進一步加深,褐煤逐步變成煙煤,后變成無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