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5日訊 據中國駐德國使館消息,駐德國大使吳懇在“中國風向標2020”云會議上發表講話,以下為原文:
尊敬的沙爾平先生,
各位企業家朋友們,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
去年十月,我在法蘭克福出席了由沙爾平戰略咨詢公司主辦的第六屆“一帶一路”中德經濟對話會,當時同許多德國經濟界人士面對面的交流我仍記憶猶新。囿于疫情,我們今天雖然只能“云端”會晤,但感謝主辦方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我們仍可以就共同關心的議題充分交流。
今天舉行名為“中國風向標2020”的會議可謂恰逢其時,因為具有重要風向標意義的中國“兩會”上周剛剛結束。1985年起形成了三月召開“兩會”的慣例,而今年的“兩會”卻因疫情首次推遲舉行。兩周前,來自中國各地、各行各業近5000名全國人大和政協代表在北京齊聚一堂。召開如此規模的重量級會議本身就說明,中國成功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展望未來之前,我想各位德國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到底怎么樣?同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一樣,為遏制疫情所采取的各種封控措施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1至4月,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同比下降4.9%;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不過,4月份以來,國內經濟活力迅速恢復,出現系列積極向好的信號。例如,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4%。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三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上,5月已達50.6%。截至5月18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1%,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91%。可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沖擊是暫時的,中國經濟已開啟迅速修復模式。
總的來說,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影響,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的中國經濟仍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18年來首次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仍然是健康穩定的。憑借巨大的消費市嘗完整的工業體系、充足的政策工具,中國經濟依然底氣足、韌性強、潛力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中國經濟將在今年增長1.2%,明年增長9.1%。因此,我們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今年年底前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滿信心。
女士們,先生們
為了確保今年中國經濟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中國政府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為此,我們推出了八個方面90項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最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包括:
一是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今年,政府支出將增加1萬億元,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6%,達到幾十年中的最高水平。國家還將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將全部轉給地方,用來支援各縣市級政府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同時,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還將享受有針對性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將超過2.5萬億元。
二是穩健靈活的貨幣金融政策。通過降息、專項和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釋放流動性。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同時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
三是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中國政府設立的目標是: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為此,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穩就業,穩定現有崗位,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包括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做好對870萬高校畢業生和上億農民工的就業服務。此外,政府將資助以訓穩崗,確保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
四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一方面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培育新興消費增長點,推動消費回升。另一方面,擴大有效公共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重點支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所需的數字基礎設施,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
女士們,先生們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還決定,中國將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對進一步深化拓展中德經貿關系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已連續四年蟬聯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德國也是幾十年來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疫情雖然對中德經貿及人員往來造成顯著影響,第一季度中德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15%,至375億美元,但這是可控的。長期來看,中德經貿合作的內在邏輯沒有改變,深化和拓展雙邊合作,符合彼此根本利益。展望未來,德國企業對華合作應抓住四大機遇。
一要抓住中國市場準入持續拓寬的機遇。2020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將大幅縮減,在過去三年連續消減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寬制造業和服務業準入。此外,將首次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證券、基金和期貨等金融領域的外資股比將于今年底前取消。《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已于今年初正式生效,外資企業依法享有國民待遇和公平公正的競爭條件。本周一,中國政府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包括零關稅、低稅率等力度空前的開放政策,歡迎德國經濟界積極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建設。
二要抓住中國消費市場率先復蘇的機遇。專家預計,今年中國消費規模有望達到45萬億元,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常“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內1.15億人次出門旅游,為旅游行業創收超過470億元。隨著中國消費不斷升級,對德國汽車等高質量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也將逐步擴大。今年4月份,奧迪、寶馬、奔馳等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在華銷售都高于去年同期,最高實現同比增長20%。今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歡迎更多德國企業參展,共享中國市場紅利。
三要抓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中國將繼續同各方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開展互聯互通、互惠互利合作。已成長為中歐間重要物流大通道的中歐班列就是最佳例子。杜伊斯堡和漢堡是班列在歐洲最重要的樞紐。今年1至4月,中歐班列共開行2920列,運送26.2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4%、27%。在疫情中,中歐班列還確保了大量防疫物資和關鍵部件能及時運達德國。著眼未來,中歐班列將因其抗風險、高效率、重環保、準時性在中德物流領域扮演更重要角色。
四要抓住在新領域開展新型合作的機遇。上周,德國大眾集團收購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企業國軒高科26.47%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首家投資中國電池生產企業的外資汽車公司。這是一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新型互利合作,推動了中德兩國企業在價值鏈上更加深度整合,將為雙方帶來更大發展。在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4.0、自動駕駛、數字經濟,創新工程如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等領域,中德之間都有很大合作潛力,有待共同挖掘。
女士們、先生們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兩會”上強調,這次疫情是一場危機,但某種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機;應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此意義上,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健康地度過這次危機,同時能認識到并把握住危機中孕育出的新契機,開創新成果。作為可靠的合作伙伴,中方愿同德方共同瞄準未來風向標,為深化兩國人民的福祉共同努力。謝謝大家!期待接下來同各位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