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塑玻璃鋼格柵成型簡便、市場需求大,生產廠家越來越多;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對格 柵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筆者結合模塑玻璃鋼格柵制品的生產、 實踐經驗,對模塑玻璃鋼格柵制品中常見缺陷淺析如表1。
表1 模塑玻璃鋼格柵制品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法
缺陷 | 產生原因 | 解決方法 |
邊角開裂 | A.樹脂太脆; | 添加一定量的柔性樹脂; |
B.苯乙烯量過大; | 按相應配方調整; | |
C.填料不足; | 添加一定的填料; | |
D.頂部纖維下陷太深; | 保持纖維靠近頂部表面; | |
E.固化太快 | 減慢加熱速度; | |
邊角缺料 | 邊角處短切纖維不足 | 添加一定的短切纖維; |
底部缺料 | A.樹脂太硬或太脆 | 添加一定的柔性樹脂; |
B.摸具準備不充分; | 摸具準備,確;旌狭现杏幸欢康膬让撃; | |
C.填料不足; | 添加一定的填料; | |
D.不當的脫模方式; | 保持制品從模具中均勻脫出; | |
E.第一次鋪放的纖維未完全壓實; | 確保纖維壓實; | |
F.脫模劑集結模具底部; | 使用適當溶劑軟化脫模劑后清除 | |
制品發黑 | 固化過度 | 減少加熱固化時間 |
制品發軟 | A.固化劑量不足; | 繼續加熱直至固化 |
B.未加促進劑; | 繼續加熱直至固化 | |
C.固化時間不足; | 按規定時間固化; | |
D.未加固化劑 | 從模具中清除,用溶劑(如丙酮)清洗 | |
制品中裹如空氣 | A.混合料太稠; | 按有關工藝進行; |
B.混合料溫度太低 | 允許加熱或倒入預熱的模具中; | |
C.每層脫氣時間不足 | 用工具使每層纖維侵透,第一層應在底部,最后一層應在頂部 | |
氣泡包裹 | A.固化太快; | 減少促進劑和固化劑;減少加熱時間; |
B.由于疏忽使溶劑留在混合料中 | 按工藝進行;或混合料(未加固化劑)放置一夜,去除不需要的溶劑。 | |
起泡 | A.固化太快 | 按加熱步驟減慢加熱速度; |
B.空氣包裹在混合料中 | 混合料靜置,使氣泡升至液面 | |
表面發粘 | A.操作環境溫度太低或濕度太大 | 提高室溫或降低濕度(通風); |
B.固化體系不當; | 調整固化體系 | |
C.苯乙烯揮發太多 | 控制通風量及溫度;表面樹脂層添加一定量的石蠟溶液或制品表面涂覆一層氣干型樹脂 | |
干紗 | A.纖維與樹脂系統不匹配 | 使用浸漬性好的玻璃纖維 |
B.纖維未充分浸透而固化 | 減慢固化速度 | |
褪色 | A.顏料糊質量不合格 | 使用合格顏料糊; |
B.未加入一定量的抗紫外線吸收劑 | 加入一定量的抗紫外線吸收劑 | |
C.所選顏色不合適 | 不推薦該顏色 | |
泛白 | A.苯乙烯過量 | 按相應配方調整 |
B.填料過量或不當 | 選擇適用的填料,按相應配方調整 | |
翹曲、變形 | A.脫模過早且未放置平穩; | 按工藝要求脫模及堆放; |
B.纖維鋪層不合理; | 調整纖維鋪層結構; | |
C.樹脂固化體系不合理; | 調整樹脂固化體系 | |
脫模頂柱缺陷 | 頂柱凸出或凹進模具底部過深 | 調整頂柱高度與模具底部相平 |
高度偏差 | 混合料的流動性差 | 按有關工藝調整 |
表面樹脂裂紋 | A.表面纖維下陷太深; | 保持纖維靠近頂部表面; |
B.格柵未固化好就脫模; | 按工藝要求脫模; | |
C.苯乙烯過量 | 按相應配方調整 | |
局部分層 | A.混合料攪拌不均,局部固化太快; | 混合料充分攪拌; |
B.局部樹脂量不足或樹脂粘度太大 | 按工藝配方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