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確認奧迪/克萊斯勒受處罰
發改委反壟斷局針對汽車行業歷時三年的調查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于2014年8月6日上午9:30在國家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新聞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李樸民明確表示,目前上海市發改委對克萊斯勒、湖北省物價局對奧迪的調查,已經接近尾聲。現已查明,兩家企業確實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會受到相應處罰。此外,發改委還透露,已經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而對于8月4日發改委對奔馳上海辦事處進行的突擊檢查,則仍處于調查核實階段,是否存在反壟斷行為暫不能確定。
騰訊汽車隨后聯系了克萊斯勒和奧迪的相關人員核實情況。克萊斯勒中國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克萊斯勒中國正在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和上海市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調查。”而截至發稿時,奧迪方面并未作出回應。
對于8月4日的調查,有媒體報道稱“奔馳多名高管被約談,多臺電腦被檢查。”而在上海市發改委對克萊斯勒、湖北物價局對奧迪的調查中,則已查明兩家企業確實存在壟斷行為。
事實上就在奔馳被突擊調查的前一天(8月3日),為回應國內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繼7月1日下調售后服務價格后,北京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再次宣布,從9月1日起主動調整部分維修配件的價格,平均降幅達15%。而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前,奔馳才對外公布了“星徽保養菜單”,大舉下調維修保養服務價格,平均降幅為20%。而就在克萊斯勒反壟斷事實已被查明的同時,8月5日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布對部分產品和配件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進行調整,如大燈、外后視鏡、起動機等在內的145種高價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價格將下調20%。雖然主動降價,但是此次克萊斯勒將被處罰已成定局。
汽車反壟斷主要“反”什么?
反壟斷是指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的時候,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的一種干預手段。國內汽車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壟斷嫌疑。其一,反進口車價格暴利。進口車通過“總代理制”掌控絕對話語權,可以自行挑選經銷商,并對經銷商的經銷行為進行規劃。因此,總經銷商在車輛價格的制定、車型數量的敲定、以及售后維修等方面無疑有很大的操作價格的空間。
汽車反壟斷主要“反”什么? 汽車反壟斷主要“反”什么?
其二,反零部件壟斷。比起整車銷售,近年來經銷商更過的經營利潤來自于零部件以及售后維修服務等。所謂“零整比”就是一輛車全部零配件的價格總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通過這個系數可以判斷一輛車后期維修保養的成本高低,進而了解各品牌、各車型之間維修成本的差異,讓消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更換零部件的維修價格與整車價格的關聯。
汽車反壟斷將讓消費者獲利,買車容易養車難的問題或將不復存在。修車貴成為不少人的共識,但為什么貴呢?很多人始終搞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里?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布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兩個重要系數,最高達1273%。根據報告,系數高達1273%即為北京奔馳C級W204車型。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中國更換這輛奔馳車所有配件的花費,可以購買12輛新車還要多。
以一輛排量為3.0T的新款奧迪Q7,在北美售價僅為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而國內價格卻超過100萬元。以路虎為例,國內市場上路虎攬勝“5.0V8 Autobiography”降價后的低配版本廠家指導價為260萬元左右,但在英國市場,此車型價格僅為8.1萬英鎊,折合人民幣不到90萬元。不少車企將此歸結為中國汽車進口的高關稅,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表示,我國進口汽車需要繳納三種稅,即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按照我國的稅率,排量超過4.0升的進口車按稅額最高一檔征收,完稅后價格增加一倍左右。事實上絕大多數進口汽車沒有到這個排量,納稅低于這一稅率,然而在中國的售價卻高得離譜。因此,有專家表示,進口汽車的總代理制的經銷模式才是其在華撈金的“重要庇護傘”。
前車之鑒 車企或將面臨數十億罰款
2013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對境外企業價格壟斷開出首張罰單,三星LG在內的六家境外企業因壟斷液晶面板價格而遭到國家發改委的經濟制裁,罰單總額3.53億元人民幣。而此次汽車企業所面臨的壟斷罰單則可能高達數十億元。
寶馬、通用曾接受歐盟反壟斷調查
寶馬通用接受歐盟反壟斷調查
2002年,歐盟結束4S店銷售服務模式,改變指定汽車代理商的銷售方式。而寶馬和通用長期以來都要求其汽車銷售商和維修店只能獨家經營自己的品牌汽車。2003年,歐洲寶馬汽車經銷商協會提出訴訟,指責寶馬汽車公司干涉其銷售方式。之前,通用汽車公司也遭到投訴。歐盟對寶馬和通用開始反壟斷調查。
大眾汽車被罰9000萬歐元
大眾汽車被罰9000萬歐元
1998年1月底,歐盟依據其《反壟斷法》中規定,“由汽車生產廠家指定零售商、敲定零售價、劃分和限制銷售范圍的做法屬于非法”,做出對大眾汽車公司處以9000萬歐元罰款的決定,以處罰其“對歐洲統一大市場的破壞”。這是歐盟歷史上對一家公司一次性處罰最高的罰款。原因是大眾不許其意大利分銷商把汽車賣給德國和奧地利消費者。
大眾收購曼受中國商務部審查
大眾收購曼受中國商務部審查
2011年5月,大眾向德國卡車制造商曼集團提出正式收購要約;當年9月26日,大眾汽車獲歐盟委員會“反托拉斯”認可,正式批準其收購曼集團(MAN)的計劃。然而,9月20日,我國商務部方面表示,大眾收購曼可能威脅中國商用車市場格局,中國將對該起收購案立案,依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進行審查,以防止我國汽車企業受到傷害。
豪車降價大勢所趨 自主將受波及
雖然發改委最終的裁決還未出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反壟斷調查已經引發了豪車價格大幅跳水的多米諾骨牌。一位前奔馳銷售負責人表示,目前更應該關注因為反壟斷帶來的價格連鎖反應,因為“如果價格發生連鎖性的調整,最慘的將會是國品牌和國產車,他們因為產品差經營不善財務狀況一直如履薄冰,面對大范圍的價格調整,他們的命運未卜。甚至有人說,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生存,完全是因為整體車巿高價格在那兒支撐著。”
自主品牌集體陷入困境 價格優勢消失殆盡 自主品牌集體陷入困境 價格優勢消失殆盡
在自主品牌遭遇“十連跌”的大背景下,此次反壟斷的短期影響勢必出現在汽車市場價格波動上。對于自主品牌來說,與外企品牌相競爭的主要優勢依然表現在價格上。而隨著反壟斷調查的深入,各大品牌紛紛降低價格,并進一步推進國產化進程,自主品牌賴以生存的價格優勢也將逐漸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