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 前幾天公布了則新聞,我國半數5A級景區門票達到100元,黃山門票10年來由80元漲至230元,翻了近3倍。據悉,曲阜的孔廟、孔府和孔林,年收入1.5億元左右,全部上繳了地方財政,但景區維護成本從未公開。山東曲阜稱,自己與同類景區相比收費較低,僅收150元,不漲票價就丟身價。
大多數的景點漲價是因為投入大,運用成本高企,只有通過門票漲價來維持景點正常的營運.而山東這里的門票漲價理由可謂“驚世駭俗”, 曲阜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稱:因為本身我們這個是世界性文化遺產,可能同類的,現在別的景區都比這個價格要高,我們“三孔”才150元。再不漲票價就丟了身價。這話感覺聽起來怎么那么別扭.經濟增長了,國家有錢了,連個人稅收都在往下在調整,怎么這種景點門票低反而成了丟臉的事情了?門票價格漲了就給政府爭面子了?
事實上,如果風景區門票免費,以來風景名勝區的強大召喚力,進行多種經營,不僅完全能彌補免票造成的虧空,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更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一點南京、杭州早已證明。但大多數風景區似乎根本不理會那一套,就是門票、門票、門票,漲價、漲價、再漲價。名義上是地方成本投入太大,甚至是為了“不丟身價”,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的好逸惡勞,是一種惰政思想在作祟。搞經營不僅費腦費力,還要冒著風險,哪有這守著大門賣門票錢來的安逸、保險。而且“身價”也上去了,你看,多光彩,多“長臉”。
這真是個奇怪的邏輯。因為風景區門票太高,一直以來老百姓怨聲載道,甚至罵聲連天。這難道傳進一些地方政府耳里就成了贊美?就是“長臉”的事情?現今的風景名勝和古剎廟宇,不是老天爺的鬼使神工,就是老祖宗的人文結晶, 這些本該是華夏子孫共同的財產,是應該人人有份的,F在卻都成了一些地方的“私有財產”,更有的甚至被地方轉賣或承包給了一些企業和個人。名義上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實際上成了一些地方甚至是個人的“搖錢樹”和“聚寶盆”。為了能夠坐收漁利,其他經營的辦法沒有,一門心思就靠在門票上。這樣的行為說白了就是對老天爺、老祖宗留下的財產一種掠奪。而這些財產有本該是我們共同擁有的。這樣的門票漲價就是在出賣老祖宗的遺物,不是“長臉”,而是一種極大的丟人現眼,甚至把幾十代老祖宗的臉都丟盡了。
去看看國外是怎么惠民的?張家界門票比盧浮宮高出3倍,再拿黃山和富士山比比?不知道要差多少倍.把盧浮宮、克林姆林宮門票加在一起也進不了孔林孔廟。難道這個就是領導們說的有面子?這樣的漲價要嚇退多少老百姓,難道我們想看下國家的名勝古跡就這么難?要花這么多錢看自己國家的東西?要是這樣還是希望我們國家還是少些"長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