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旅游學習團,簡稱游學團.他的熱門程度不亞于什么學習班.他的熱門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跟背后的經濟利益有關.
我們都知道,以前暑期要是能到國外去學習那個比較頂尖的學生才可以,而且大部分費用由學校來出,個人承擔一小部分,或者完全免費.但現在的游學團就不一樣,只要你有錢,甚至價格是成人的2.3倍,還是有n多的家長為他們報名,當然,這種游學團成為旅游團的賺錢工具.
就如同瘋狂的奧數班讓暑假成為孩子們的“第三學期”一樣,雖然很多人明知不好卻依舊瘋狂,原因可能與背后潛藏的升學“潛規則”有關。而今,另一股狂熱正大有后來居上之勢,那就是“游學團”。
2012年的暑假即將結束,對于杭州的一名初中生琳琳來說,她的這個暑假有點忙,從7月就開始辦理各種手續,一直到8月與20多名同學一起赴美國暑期游學2周,她直到現在才有時間來完成暑假作業。
不過,從琳琳的口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卻是LV、PRADA、Hugo Boss、Burberry等奢侈品品牌名稱,對于“路過”的美國校園文化卻沒有記住多少。
“記得以前,暑期夏令營或者旅游一般都是成績很好的三好學生才能參加,而且費用很低,也就交點基本伙食費,過程中老師都會安排很多相關教育項目。如今卻大不一樣了,現在暑期旅游動輒就要孩子去海外,尤其是歐美國家,說是鍛煉外語能力,學習海外學校的先進理念等,而價格更是貴到讓人想不通。”女兒即將上中學的吳女士不無焦慮地說,她女兒的中學或多或少有些海外游學交流活動,參加費用驚人,從現在起,家里已經要開始準備相關費用了。
吳女士反映的情況并不夸張,記者采訪獲悉,目前的游學團一般有兩大組織途徑,一種是孩子所在學校推薦或組織,另一種是語言培訓教育機構組織,比如新東方等。但無論哪種,價格都不菲,費用通常是同樣路線成年人旅游產品的2~3倍。
而我們從中了解到,游學團只是打著學習的幌子,主要目的是讓你消費.每到暑假美國當地的旅行社就非常忙碌,而大多數的生意就是來自中國,忙到人手,汽車都安排不過來的情況.
雖然表面看上去確實是有學習交流的情況,但是你仔細看下他們的行程會發現,其中居然有2/3的時間是旅游消費,當然你不用擔心他們的消費能力,他們的父母能夠承擔的起,但是我們只是想表達,既然去學習為什么要去購物,購物隨時可以,而且也不一定要去美國.
在美國洛杉磯機場,記者曾看到游學團的一名中學男生為了減輕負擔,將購買的4雙耐克鞋拆盒后綁在書包上,更有一名看上去十幾歲的女生拎著一個PRADA購物袋出現。琳琳就是這個游學團中的一員,她表示,她也就簡單買了點運動服飾,但因給家中兄弟姐妹代購,以及給長輩“送禮”,加上同學們都買了不少,她也不能太“寒酸”了,于是也就莫名其妙地消費了4000元。
“3000元~4000元的購物花銷對游學團學生來說算少的,有些孩子購物能消費上萬元。要知道,能送孩子出國游學的大多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甚至是富二代。”SCOTT告訴記者。
或許購物還不是最離譜的,新東方曾推出過價格高達3.88萬元的美國游學團項目,其中居然涉及入住拉斯維加斯高端酒店。據當地旅游業者介紹,拉斯維加斯的酒店十之八九都有博彩場所,雖然未成年人未必能進入,但多少會看到或間接接觸到。
這樣的游學團充滿了金錢的氣息.有錢賺,商家肯定大勢宣傳,家長,學生也頂不住誘惑.除了寒暑假的游學團之外,在緊接著的9月~10月會有“秋季游學團”,而“十一黃金(1661.60,-14.00,-0.84%)周”也是這些機構不容錯過的掘金時機,有部分機構推出了“十一親子游學團”,即讓家長趁著黃金周放假期間與孩子一起出國游學,而這類項目的費用又要比“純孩子”的游學團高不少,比如孩子游學的人均費用假如在2.7萬元,親子團費用則接近4萬元。
此外,“低齡化”成為另一個趨勢。“以往游學團基本以中學生為主,如今我們還會看到很多小學生。”有過接待經歷的在美留學生徐同學告訴記者。
這樣的游學團到底對小孩是好是壞?還是希望家長要看清游學團的本質,也不要讓小孩從小就有攀比心理,要購物就直接帶孩子旅游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