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在一次公開演講時建言,銀行對私時間應該延長一兩個小時,使民眾可在下班后到銀行處理個人金融業務。閻慶民的依據來自國外,國外銀行網點營業通常分為對公和對私時間,對公時間營業到下午5時,對私時間則延長一兩個小時。
反觀國內,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絕大多數網點營業時間均為早上9點至下午5點。此外,股份制商業銀行營業時間普遍較國有大銀行長。例如招行各網點營業時間大部分截至下午6點鐘。
而且有些銀行也曾采取過“金融夜市”之類的作法,但效果一般。銀行延長兩小時營業時間,到底是閻慶民的“站著說話不腰疼”,還是網友的一廂情愿,抑或是銀行自有苦衷呢?
客戶有延長營業時間需求
必須承認,銀行推遲關門能有效解決上班族與銀行的“時差”問題,一些復雜和不著急的部分業務可以轉移到夜間辦理,這既方便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也減輕了白天銀行柜臺的人流壓力。
雖然目前很多業務是可以在電子銀行和自助設備上實現,但其普及和受眾程度還遠遠沒有到被用戶廣泛應用的地步。尤其是老年人,在使用自助設備過程中往往難以操作。
電子銀行的使用率確實越來越高,但受困于網絡的普及度、使用的難度、安全風險以及可辦理業務的有限等羈絆,短期內很難成為銀行客戶的主要業務辦理途徑。而且像大額現金業務這類必須在柜臺上辦理的,介于工作時間、排隊、道路擁堵等原因,常常讓用戶望洋興嘆。由此可見,銀行在服務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領導建言非指令 遭遇銀行無視
銀行不是公益部門,作為盈利企業根據自身的成本考慮不愿延長營業時間無可厚非。閻慶民的建言并非強制性指令,對銀行不構成任何的約束;而普通用戶對銀行延長營業時間的需求也是明擺著的。但這部分的業務量肯定不會像正常工作時間那么多,而且銀行的主要收入也不是來自這些服務項目,銀行對于這些需求置若罔聞,客戶除了忍著就是接受。
銀行還覺得自己委屈呢:要增加人力應對這部分業務,成本自然就要上漲,這部分業務所帶來的收益卻非常有限;而且還要調整整個銀行系統內部的各種流程和時間。更讓銀行擔心的是,大半夜的現金還躺在銀行網點里,無論是坐班的員工,還是護衛的警衛都不踏實。
基層的銀行柜員就更叫苦不迭了。他們的工作時間很長,工作強度都很大。要在開始營業之前到崗準備,停止營業之后還要結賬送款等其他工作,一般工作時間都要遠遠超出8小時。讓他們繼續延長工作時間,無論是情感還是現實都很難接受。
延時營業難盈利 責任被晾在一邊
但以上這些不該成為銀行不能提升服務水平的推辭,更多的則是體現了銀行在經營和管理理念上存在漏洞而已。
在銀行的收入構成中,授信類業務第一(存貸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費項目和傭金收入)第二和資產類業務第三。延長對私服務時間對于銀行來說收益很小。而目前國內的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基本實現了上市,如果不能為股東帶來收益,反而還要額外增加投入,遭到業內反對也就不稀奇了。
普通客戶群體希望銀行能夠延長營業時間并非故意找碴,而銀行拒絕也非“嫌貧愛富”。但是銀行不能因此而忽視普通客戶的需求,離開龐大的普通客戶群體的支持,高凈值客戶也就無從談起了。畢竟銀行業是一個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的服務業,除了考慮盈利,還要顧及到社會責任。
銀行盈利水平最高 延時營業不是不能 是不愿意
對于成本問題,銀行有點“哭窮”的做作了。且不提廣為流傳的“掙錢多得都不好意思說”這個老典故,前三季16家上市銀行合計凈利潤約8128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合計凈利潤總額的半數以上。以這樣的盈利能力,用增加員工帶來的成本上漲理由顯然站不住腳。
銀行與其找各種借口拒絕,不如放下身段解決問題。根據網點客戶的需求分布,可以選擇性地延長部分網點營業時間,對私部門員工進行輪崗、調班,對加班予以補助。對于銀行來說,這些成本可以算得上九牛一毛,但卻可以獲得客戶的贊賞和支持。一改銀行在普通客戶和社會上的形象。因此銀行不愿延長辦公時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
銀行何來的底氣敢無視客戶的需求,不理領導的建言?很簡單,對于大多數地區的銀行客戶而言,可選的網點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銀行而已。客戶沒有選擇權,只好對高高在上的銀行逆來順受了。
借助政策無往不利 借助政策無視公眾
當然銀行這么霸道也不是第一次,客戶逆來順受也已習慣。當初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中國銀行業面臨破產危機,是國家通過政策性拯救措施,讓銀行起死回生,并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大力圈錢。
銀行在政策的輔助下無往不利,而與之對應的卻是在政策性收費改革進程中得緩慢令人咋舌。3000多項收費項目的象征性取消緩解不了公眾的怨氣,因為公眾希望取消的如全額罰息、小額賬戶強扣管理費等一直沒有取消,亂收費和服務質量差成為公眾對銀行業的普遍觀感。
準入的壟斷性:銀行霸道的根源
當所有人都在期待銀行能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的時候,銀行卻還乘著政策的東風,坐在鈔票堆上繼續數錢。再沒有比中國的消費者更可愛的人群了,銀行的服務一次又一次地試探著我們的底線。最近還傳出銀行長時間排隊導致如廁難的問題,銀行的表態則是沒有硬性規定要求建廁所。
這和不愿意延時營業一樣,依然是在以行政性思維經營,當然,銀監會主席助理的建言不算行政指令,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計了。根源則在于金融市場的體制問題:銀行準入門檻較高,形成事實上的行政準入壟斷;準入的壟斷造成了銀行目前缺乏真正的市場競爭機制,這樣也就無從談起提升服務水平這些事了。而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普通客戶,只有建言的份兒,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對銀行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