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146,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下跌43基點。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且創2014年以來新低。最近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近100基點。
在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和即期市場上,人民幣跌幅也呈擴大態勢。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情況不能說明人民幣趨勢性貶值拐點已至。今年,發達經濟體復蘇和我國經濟穩定增長都將對人民幣幣值形成支撐,在中短期因素影響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會加大。
進入2月以來,美聯儲繼續縮減QE規模,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波動幅度增大,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貶值預期。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走勢
轉播到騰訊微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驟跌 不確定性加大
支撐人民幣幣值的我國外貿形勢開局良好。發達經濟體去年以來持續復蘇,尤其是深陷債務泥潭、復蘇最具不確定性的歐元區的表現出人意料,為市場帶來驚喜。
歐元區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2013年四季度經濟實現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季度增長,這四個國家綜合在一起的經濟產值占歐元區總產值四分之三以上。一系列艱難改革的成效開始顯現。例如,葡萄牙第四季度經濟增長0.5%,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增長。今年以來公布的數據表明,歐元區仍在復蘇進程中。調查機構公布的歐元區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2011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
今年1月我國對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順差合計3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55億美元。特別是在歐盟經濟于2013年二季度結束連續6個季度衰退后,我國與歐盟之間貿易快速恢復,今年1月我國與歐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7.7%。預計今年以發達國家帶動的全球經濟實質性復蘇將有利于我國全年外貿增長目標實現。
此外,人民幣升值已由過去的貿易順差推動轉向資本推動。年初以來,外匯流入量較大,逐利資本流入仍是重要原因。盡管美聯儲透露曾有官員提議加息,但從目前來看,距美聯儲加息為時尚早。中美利差對套息資金仍具吸引力。金融市場 開放、人民幣跨境支付發展、人民幣互換協議簽署均擴大對人民幣資產需求。
人民幣雖未迎來趨勢性貶值拐點,但今年波動幅度有望加大。美聯儲繼續削減QE規模、新興市場貨幣動蕩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都對人民幣幣值產生一定影響。這些影響將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將加大。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推動將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人民幣即期盤中最大波幅距離央行規定的波幅仍存在很大空間。